學習電子報 學習電子報最新文章 勵志感人文章欣賞 心靈小語 雞湯 小品 台中旅遊-新社旅遊 寫信給我

故事文章笑話裡啟發人生智慧

地基主



 

  

「地基主」是什麼神?

十七世紀初漢人從福建搭帆船到台灣來,與當地平埔番作「以物易物」的交易,清初禁止漢人攜眷來台,渡台先民紛紛娶當地平埔族之女為妻。

平埔族的風俗是「女性社會」,財產傳女不傳子,賞賜給女婿廣大的土地。

渡台的漢人都會將祖宗牌「背」來,在台灣祀立「祖宗牌」,每當四季節舉行「家祭」時教導番妻如何拜祖宗,幾年後每當「家祭」時總會想起所拜的是漢人的祖宗,但是真正栽培我乃平埔妻的父母,乃另備一張桌子擺幾道菜餚、二副筷子,三五隻金銀紙,祭拜有恩情的平埔岳父母,答謝這一大遍廣大的土地基本原始主人。

祭拜地基主時只要有「番」字的物品都不可以拿來當「祭品」,如番石榴、番茄、番麥、蕃薯等,怕子女講出來得罪平埔祖宗,小孩問起就胡謅「因為番石榴、番茄等有子,吃後解出又會長出來,對神祖不敬」,所以不能當「祭品」。

一代一代傳下來在台的漢人每當四季節舉行「家祭」時,一定會另祀「番仔祖宗」,後來改稱土地原始主人為「地基主」或稱「地靈公」。

漢人與平埔番混血子孫有三個遺傳跡象:小手臂靠近手彎處有一道「橫紋」、嬰兒出生後兩片臀部「黑青」到四歲左右自然消失、兩隻腳的小腳趾指甲呈「剝開」形狀,此三點是遺傳基因。

民國七十多年民政廳要我在全省23個縣市政府講解「禮儀」時,時常與當地耆宿閒聊「祭祀」的「禮俗」時,在課堂上就直接說明將「番」字去掉就可以當作「祭品」了,「番石榴」改為「芭樂」、「番茄」改為「Tomato」、「番麥」改為「玉米」、「蕃薯」改為「地瓜」、「番椒」改為「辣椒」、「番仔火」改為「火柴」、「番仔油」改為「煤油」、「番頭」改為「踅頭」等等,現在都可以當作「祭品」。

台灣人是富感情、講道義、思回報的民族所以迄今台人在「家祭」時仍然有另祀「地基主」的現象,唯三四百年來都將「地基主」認為是房子的地基神。

祀「地基主」是答謝「平埔嬤」的父母,過年的除夕傍晚與春節早上的「家祭」,因要留祖宗過夜,擔心漢番不合所以沒拜「地基主」。


另一種地基主由來:

一般亡靈說

在之前居住在此地,不幸過世而無人奉祀的孤魂,則成為地基主,保護此地。而住戶一般都會加以敬奉香火,以求住宅之安寧,此說為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提出之後,廣被接受,最為風行。

因此現代民間流傳是原先住在這個房子的人,其祖先牌位遷走了,但是依附在牌位的鬼魂還停留在這房屋內,無人祭祀;或者之前在這片土地上生活,卻無嗣而亡,因而成為住宅的「守護靈」。

  

 

 

報長閱讀心得:

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民情,風俗因人因地不同,反應出當地人的性情,也反應出人們對祖先的感念之心與對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。

而台灣獨特的地基主信仰,就是反應出台灣人對平埔族先祖的感念之心。

  

喜歡學習電子報,而又還沒訂閱朋友,記得要訂閱喔,這樣您就不用等朋友轉寄,而能在每週二、五晚上九點,收到最鮮的"學習電子報",報長看著每天增加的訂閱人數心情真是高興 ^^,希望報長所發的故事能帶給大家歡樂,而您的訂閱則會帶給報長歡樂,最後祝大家萬事順心、笑遊人間


【學習電子報】是以故事、文章、笑話為主的電子報,帶您從故事裡,文章內、笑話中,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去看待,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,讓人體會,引人深思,希望讀者會喜歡。
發報時間以每星期二、五兩天晚上九點發報。

訂閱方式:填入信箱>>訂閱>>回信箱收確認信>>點選確定訂閱>>需完成上述步驟方能收到學習電子報
ps:若於星期二、五晚上沒收到電子報則表示未完成訂閱。>>>補寄確認信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