呷飽未和來呷飯
嬸嬸的父親有三個女兒,分別嫁在相隔不遠的鄉鎮,有一天,這個父親心血來潮,想去看看三個女兒。
他在早上十一點的時刻來到大女兒家,大女兒正忙著做午飯,離吃午餐的時間尚有一個小時,老人家坐了一會兒,起身到二女兒住處。
十二點多,來到二女兒家,她們正在用餐。二女兒問:「阿爸,你呷飽未?」客氣的老人頻頻點頭,笑著說:「呷飽了,呷飽了。」
二女兒竟然就信了阿爸這番客套話,便不再招呼他吃飯。事實上,老人家的肚子餓得很。
離開二女兒家,來到小女兒家時已是下午一點過後,小女兒正是我嬸嬸,她得知父親剛剛去了二姊家,心想他必定在那兒吃過飯了,於是沒有開口詢問父親吃了沒,盡是閒扯些雜事。
這個餓著肚子的老人,回到自己的家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,獨自到菜園摘了一把豆子,自己炒了吃,沒想到三個女兒的家各繞一圈,連頓飯都沒得吃,唉,真的是「三個女兒卡輸一把菜豆子」。
事後,老人提起此事,不忘告誡女兒們,下次有人在吃飯時間來訪,要請人家「來呷飯」,而不是問他:「呷飽未?」
聽了這個小小的典故之後,我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吃飯時間到隔壁嬸嬸家,總是開來就說:「來,來吃飯!」
嬸嬸說得沒錯,「呷飽未」和「來呷飯」同樣都是請人家一起來吃飯的一句話,後者讓人感受到主人更多的熱誠,同時對於造訪者亦是個好台階。
簡單的一句話,就因表達方式的不同,產生不同的結果。一句好話的學問,的確可以從生活中去學習的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