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章分享>> 分享到 fb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

三思而後行


人們常常遇事就說「三思而後行」,這裡的「三思」到底是哪三思?許多人卻不了解。

何謂三思?

「三思」是指:思危、思退、思變

電視劇「大明王朝1566」詮釋說:「做官者,在鼎盛的時候,要懂得三思,這三思的道理就是,思危、思退、思變。」

所謂「思危」就是知道了危險,就能躲開危險;躲到人家都不太注意你的地方叫「思退」;退了下來就有機會,再慢慢看、慢慢想,自己以前哪兒錯,往後該怎麼做,這就叫「思變」。

這是古代文官中常常流行的一句話,其中充滿了古代文人為官的「智慧」,從某種角度來說,也是對古代中國官場的爾虞我詐,明哲保身的環境的揭露,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下,古人的這種「智慧」成了安身立命的護身符。

儘管這種「智慧」充滿了功利和自保意識,但是事物也都是多面的,拋開官場這一特定環境,把這種「三思」從正面來看待,推而廣之也是有著一定積極意義的。

從三者的邏輯關係可以看出,思危在前,思退居中,思變在後,只有意識到危險,才能及時考慮退路,有了退路才能進而思考改變不利環境。

思危,其來自成語居安思危,在安全的情況下要思考危險的存在,這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思維,只有在安全的環境下意識到危險的存在,並加以思考尋求退路形成處置預案,也就是「思退」,這樣才能在危險真正到來的時候轉危為安,進而「思變」,爭取改變不利環境創造有利的條件,為發展開闢道路。

「三思而後行」對於現在無論 生活、職場、事業 方方面面都是值得深深體悟。



報長的話:


古人常勸戒世人要懂得居安思危,凡事三思而後行,只是安逸的日子過慣了,人們就會忽略這是一個弱肉強食、危機四伏的世界。

歷史上有許多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血淋淋的例子,許多強盛的帝國都在安逸中腐敗走向滅亡。甚至許多的企業、行業,也因為不求新求變,安逸於現狀,不知危機已悄然成形,最後被新興產業瞬間滅殺,就像在學習電子報1597期所分享的「我消滅你,與你無關」一文中所說,危機未必來自於你的競爭對手,有可能是來自跨產業或跨服務。

這次的新冠病毒大爆發,也是因為人們生活安逸久了,警戒心鬆懈,看到了危險,做好了事前的防堵,緊急徵召生產口罩,但對疫情若爆發後的處理(疫苗、快篩、醫療、藥物、隔離、物資、幼兒緊急醫療…等),沒有做到預先宣導、訓練與部屬,導至今年疫情一出現破口,瞬間爆發且一發不可收拾。

這些都是值得政府、全民省思。



【學習電子報】是以故事、文章、笑話為主的電子報,故事裡,文章內、笑話的世界裡,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去看待,文章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,讓人體會,引人深思,希望讀者會喜歡。

發報時間以每星期二、五兩天晚上發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