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章分享>> 分享到 fb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

慈禧與多「一點」的福


在清朝的時期,有一人曾與當時戲曲宗師梅蘭芳和余叔岩齊名,他是京劇裡面的武生演員,也是楊派藝劇的開山鼻祖。是清朝戲曲大師楊月樓的兒子,他叫楊小樓。

楊小樓自幼跟隨三位師尊學習武生一角,其出類拔萃的天賦,加上自己的勤學肯練,在京劇方面的成就當時已經超過了很多人。二十九歲的他破格進入平署學習,並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。

這天慈禧太后恰巧無事,特想聽聽楊小樓唱的戲,就命太監李蓮英把楊小樓請到宮中,讓他給自己唱段戲。

楊小樓在當時雖然已經是「武生宗師」的身份,但一聽聞慈禧太后的傳喚,也不敢做耽擱,就隨著李蓮英急忙入宮。

在戲台上,楊小樓使盡了渾身解數,將自己所學的看家本領發揮的淋漓盡致。他體魄健壯,扮相英武,神態俊朗,足下生風。台下丫鬟看的瞠目結舌,就連慈禧太后也是讚不絕口。

戲罷,楊小樓受李蓮英傳喚,被引到慈禧太后面前。

慈禧這時眉開眼笑,就要對楊小樓進行賞賜,「小樓啊,你在台上好不辛苦。我這有些貢品,你看看想要哪樣?」

善於察言觀色的楊小樓看到 慈禧太后今天的心情還不錯,於是心裡面想,早就聽說太后老佛爺寫的「福」字不錯,何不趁機討要一幅字呢?

楊小樓心裡面是這麼想的,於是乎他一邊叩頭謝恩,一邊壯著膽子說:「叩謝老佛爺,這些貴重之物,奴才不敢領,請…另外恩賜點。」

在場的人都懵了,慈禧賜東西還不趕緊收著,還講條件,難道活的不耐煩了嗎?

幸虧慈禧高興,面對被駁回來的賞賜,她並沒有動怒,反倒追問楊小樓:「你想要點什麼?」

這個時候楊小樓又叩頭說:「老佛爺福壽安康,不知可否賜個『福』字給奴才。」

慈禧太后聽了,一時高興,便讓太監捧來筆墨紙硯,舉筆一揮,就寫了一個「福」字。

站在一旁的小王爺,看了看慈禧太后寫的字,悄悄地說:「福字是『示』字旁,不是『衣』字旁!」

楊小樓一看,心想這字寫錯了,若拿回去必遭人議論,墨寶是自己求的恩賜,若不拿回去,又怕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,要也不是,不要也不是,急得他直冒冷汗。

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,慈禧太后也覺得挺不好意思,既不想讓楊小樓拿走錯字,又不好意思再要過來。

旁邊的李連英腦子一動,笑呵呵地說:「老佛爺之福,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『點』呀!」

楊小樓一聽,腦筋轉過彎來,連忙叩首道:「老佛爺福多,這萬人之上之福,奴才怎麼敢領呢!」

慈禧太后正為下不了台而發愁,聽這麼一說,急忙順水推舟,笑著說:「好吧,隔天再賜你吧。」就這樣,李連英為二人解脫了窘境。



報長的話:


慈禧太后有句名言:「誰讓我一時不痛快,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。」

若非李蓮英的機智,以雙關語化解了這樣一個尷尬窘境,前一秒楊小樓可以是萬般寵愛集一身,但當離開回家後,下一秒可能就刀斧加身了。

正所謂伴君如伴虎,在絕對的權利底下,是沒有道理可講,公平、道理完全取決於握權者的喜怒之中。


笑言笑語:

在上星期 笑遊人間所分享的第1537期的電子報「六個漢字拆開念,道盡六種人生」中,有報友來信說福字的拆解是錯的。

因為「福」字左邊的部首是「示」,在左邊時的寫法為「礻」,而「衣」,在左邊的寫法為「衤」。

礻與衤差了一點,意思就大不相同了。

福字的拆法不應該是 礻、一、口、田,應該拆為礻、畐。

「畐」(音同福),是古代容器名。

「畐」也可以讀ㄅㄧˋ,有逼迫的意思。

示在古代所代表的象形事物,是祭祀用的供桌,所以我們看凡用礻(示)做偏旁部首的字均與祭祀有關,如:宗、神、祀、祈、福、禱、禨、祭、祥、祝。

最後在此也 感謝報友 劉先生不吝來信指正。



【學習電子報】是以故事、文章、笑話為主的電子報,故事裡,文章內、笑話的世界裡,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去看待,文章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,讓人體會,引人深思,希望讀者會喜歡。

發報時間以每星期二、五兩天晚上發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