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章分享>> 分享到 fb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

讓孩子去開闢自己的天空


這位母親生在上海,父親是猶太人,在她12歲那年去世了,隨後母親也離她而去,她成了孤兒。長大後在上海銅廠做女工,結婚後生下三個孩子,但不久後丈夫又離她而去了。為了逃避痛苦,她成為中以建交後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后裔。

為了生存,也為了三個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,她先發奮學習希伯來語,然後,在路邊擺了個小攤賣春卷。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,一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,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,一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。她的春卷小攤每天只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。

1993年,她接回了三個孩子,大兒子14歲,二兒子13歲,小女兒11歲。開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,依舊做著合格的中國式媽媽。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,她賣春卷,孩子放學,她就停止營業,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或者麵條。

這一幕被鄰居看到了,就來訓斥大兒子:「你已經是大孩子了,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,而不是看著你母親忙碌,自己就像廢物一樣。」然後轉過頭訓斥母親:「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。」

大兒子和她都很難受,但他們都在慢慢地改變,大兒子不但學會了做春卷,還把春卷帶到學校賣,每天,三個小孩子能賺到10個謝克爾,回家交給母親。

母親覺得很心酸,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擔起生活的擔子,但猶太人不這麼認為,在猶太家庭裡,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,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,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,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。

於是媽媽不再提供免費的餐食和服務,同時也給他們賺錢的機會,以每個春卷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,帶到學校後,可自行加價出售,利潤部分自由支配。

三個孩子賣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。

小女兒最老實,按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;二兒子則以4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學校餐廳,每天讓他送100個春卷;大兒子則舉辦了一個「帶你走進中國」的講座,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嚐美味的中國春卷,但需要買入場券,每人10雅戈洛,結果收入1500雅戈洛。

隨後他們琢磨出了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,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,學業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。

同樣作為父母,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?

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為了孩子忙活,做飯、洗衣服、接送、輔導作業,然後才是做自己的事情,每天忙的團團轉,累得筋疲力盡。一發牢騷,孩子還會心生厭煩,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。再回頭看看,每一位中國母親不都是這樣嗎?這樣我們就很偉大嗎?我們付出了很多,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「小皇帝」、「小公主」。

我們希望孩子成才,卻又過度的保護他們,使得孩子變得無能無法自立;過分的溺愛,帶來孩子的無情;過多的干涉,讓孩子多了很多無奈;過多的指責,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,找不到前進的方向。

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,快樂成長的天空,但卻發現自己完完全全的佔據了創造者的位置,其實,這個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讓孩子承擔。

現在的照顧,也許會暫時保護著他們,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,會在長大後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,那個時候,我們是如何也幫不了他們的……也許,讓孩子過早的面對金錢面對名利面對社會,會有不捨和心疼,但他們總有一天要面對,總有一天要承擔。

我們為何不像那位猶太母親那樣,放開手,讓孩子自己去開闢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呢?



報長的話:


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,捏驚死,放驚飛,一方面想要孩子成才,一方面又不希望孩子吃苦,但借古鑑今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」。

孩子從出生後,除了與生俱來的吃喝拉撒睡外,每天都在學習,身為父母,教育孩子的方式,影響孩子的未來,像有研究指出,會幫忙做家務的孩子,長大會比較勤勞。

孩子總有一天會獨立,與其以後讓孩子自己摸索,不如在孩童時期就教孩子如何獨立。

當孩子遇到困難時,也盡量教育孩子如何解決問題,只有在無法解決時父母才協助處理。

就像學校的一些霸凌事件,要讓孩子知道,法律(老師、家長)是保護自己的最後手段,在法律之前,只有自己強悍才不會被欺負。

這才能培養出不依賴,且獨立自主的孩子。



【學習電子報】是以故事、文章、笑話為主的電子報,故事裡,文章內、笑話的世界裡,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去看待,文章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,讓人體會,引人深思,希望讀者會喜歡。

發報時間以每星期二、五兩天晚上發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