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章分享>> 分享到 fb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

是把事做完?還是把事做好?


晚上朋友在電話裡說起了一件事。

朋友手上帶著幾個實習生。午休過後,朋友見一個實習生在一旁悠哉地玩手機,就問了句是否有時間完成另一份文件的翻譯工作。

結果令朋友驚訝的是,對方直接回覆說:「時間是有,可是我只是個實習生啊。」

一般這樣說話的人,骨子都認為:因為我只是個實習生,所以我做好本職工作就好別人的工作與我無關,我拿多少月薪,就幹多少事。

所以聽過這話後,朋友便不再說什麼了。

記得一件同樣是實習生的真實事件。

去年夏天,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到知名企業公司實習,被安排的工作是客服人員。

做著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瑣碎工作,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大材小用。更槽糕的是,客戶焦慮的心情,生硬的語氣,不免讓從事這份工作的人積壓了許多的負能量。

實習期滿,這位同學準備回校繼續學業。臨走那天,在沒有任何人要求和監督的情況下,他主動提交了一份工作報告。

報告內容是這樣的:

通過這兩個月不斷接電話,我整理出了我們公司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客服問題,例如這些問題該怎麼去解答,很多話應該怎麼溝通效果比較好。我參考其他公司的客服,做了一個整理,這大概是一份30頁文件,希望能對公司日後的客服工作有所幫助。

看到這份文件後,老闆呆住了,心裡認定:這位同學絕對是個人才。

他認為,一個人的學歷,專業,是否盡善盡美都不重要,比所有表面因素更重要的是,他具備了怎樣的人格。

因為一個人是否足夠細心,是否足夠自律,是否值得信任,是否願意主動地去解決問題,這些積極的性格特質,才是對人的一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。

懶惰的人有100種理由,慇勤的人有100種方法。

你現在所做的,正在使自己成為將來你所是的。態度影響你的行為,乃至於整個人生。

操練「緊」跟「勤」的性格,這樣的人不僅會做事,還會發展出事情來,許多的豐富都會由他而出。


用心於工作上,並不是是把事做完,而是該把事做好,做完和做好雖只有一字之差,但其中的結果卻是天差地遠。



報長的話:


什麼叫節儉?什麼叫小氣?這就要端看「省」的人是誰了。

你省在自己身上,叫節儉,今天你省在別人身上,就叫小氣。

舉例來說,自己一條毛巾用了十年,用到破爛還不換,這在旁人看來就叫節儉,但若今天你拿一條毛巾給你的員工,要求他用十年,用到整條毛巾破爛還不換,就這就小氣。

我們常聽賣貨人說「一分錢,一分貨」,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後就會養出「拿多少錢,做多少事」的思想觀念。

因為同理,老闆你賣的是商品,講究成本、講究利潤,而員工賣的商品是時間、技術、勞力,他在乎的是薪水、福利。

若老闆不願意給消費者一分錢,二分貨,何以要求員工付出多於薪水以外的勞力。

老闆若認為員工要做到,給一分錢,創造出二分錢,甚至是十分錢的價值,那這個員工才是人才,才能在眾多員工中發出光芒讓老闆發現。

同理,在眾多的同樣產品中,要讓消費者青睞,最快速的方法就是「俗又大碗」花一分錢可以買到二分錢的貨甚至超過十分錢的貨,但如此又和一分錢一分貨的價值觀產生衝突。

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員工,管理者能否對洞悉麾下的員工的能力、個性,關乎企業的經營成敗。

個人認為,員工領多少錢做多少事,這種行為叫本份,若員工願意多付出,公司在制度福利面上就應該制定明確的獎勵,有明確的目標和獎勵,員工當然願意多花時間、心血在工作上。

企業文化是一間企業最核心的價值,因為什麼樣的文化,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員工。

我們以「做多少事,領多少錢」和「領多少錢,做多少事」來做比較,同樣一句話,但前後相反時,其企業文化就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了。

前者,以績效換取薪資,例如業務拉的業績愈多薪水愈高,又或者,當員工做完本份的工作後,能積極的再投入更多生產會有生產獎金給予鼓勵。

而後者,先給了一筆固定的錢,然後就要員工去做事,至於付出更多的心力、時間去做,能不能獲得更多的薪資是個未知數。

說到底,人其實都是自私的,都在等他人付出,才願意給予。

公司付了一分錢,等著看那些員工可以為他創造出十分錢的價值再來提拔。

員工則是等著,等著公司給予更高的薪水才願意做更多的努力和付出。

最後兩者都在等待中渡過,公司等不到員工創造更高的價值,員工等不到公司給予更多的薪資。



【學習電子報】是以故事、文章、笑話為主的電子報,故事裡,文章內、笑話的世界裡,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去看待,文章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,讓人體會,引人深思,希望讀者會喜歡。

發報時間以每星期二、五兩天晚上發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