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四字養心訣
古人四字養心訣:緩、退、捨、靜
緩以養「穩」
曾國藩說:「世事多因忙裡錯,且更從容。」
凡事緩一緩,三思而後行,可以培養人的氣度,使人顯得沉穩老練。
人的涵養也體現在緩上,言語行為皆是,說話緩,自然容易慎言;舉止緩,可以自我檢點。
古代有一副對聯:「當盛怒時,少緩須臾,俟心氣和平,省卻無窮煩惱;處極難事,靜思原委,待精神貫注,自然有個權衡。」
當大怒時應稍緩片刻,等到心氣平和後,再理順情緒,這樣才會避免錯誤,省卻無窮煩惱;
處理大事、難事,也不能匆忙作出決斷,還是要緩一緩,弄清來龍去脈,然後全神貫注地權衡輕重。
沉澱自己的心,淡然世事變遷。「莫愁前路無知己」,緩一緩,漫步人生更精彩。
退以養「厚」
「常立人前遭人妒,木秀于林風必摧。」
懂得退讓是一種厚道,也是一種智慧。
人既要有登峰造極之術,也要有勇於謙退之道。
有些事無需計較,時間會證明一切;有些人無需在意,道不同不相為謀。
退讓並不是懦弱,而是留有餘地;退讓並不是無能,而是大度,得饒人處且饒人。
處世讓一步為高,有理讓三分;待人寬一分是福,厚道之人有厚福。
捨以養「慈」
物忌全得,事忌全美,人忌全盛。
施捨,捨予,可以避免貪婪而培養仁慈,哪怕安慰別人的一句簡單話語都能給人帶來幸福。
一個老人穿著一雙很好的新皮鞋,坐在高速的火車上,突然不小心一隻皮鞋飛出車外,旁邊的人都為他惋惜,這時老人卻拿起剩下的一隻鞋子扔出車外。
有人問他為什麼把鞋子扔出去?
老人說:「這一隻鞋子,無論多麼昂貴,對我而言已經沒用了,別人如果撿到一雙鞋子,他還能穿。」
捨是一種仁慈的德行,更是一種人生境界。
有捨才有得,捨棄虛偽,就會獲得真誠;捨棄無聊,就會獲得充實;捨棄浮躁,就會獲得踏實;捨棄功利,就能回歸平淡。
靜以養「清」
老子說:「濁而靜之徐清。」
意思是:渾水靜下來慢慢就會變清。
同樣,人需要內心安靜、精力集中才能修得清凈之心。
是是非非,紛紛擾擾,不看、不聽、不想,就能心生清凈。
人心往往充滿欲念,安靜不下來,如同濁水,有一個成語「心猿意馬」用來形容這種狀態,心意好像猴子跳、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。
欲念是壺裡沸騰的水,人心是杯子裡的茶,水因為火的熱量而沸騰,心因為杯體的清涼而不驚。當欲念遇涼,安靜下來,沉澱於心,則如濁水變清。